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县多云,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7℃,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低。(2023年5月25日16时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2023-05-25 16:30:2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弥渡 / 弥渡概况 / 基本县情

弥渡县基本县情

发布时间:2023-02-24 14:34
来源:弥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国土面积152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8.66%,总人口32万,下辖6镇2乡、82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933个自然村、121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白、回、佤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1.27%。

弥渡历史悠久。弥渡史称“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相传古代弥渡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清代改称弥渡。弥渡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物。弥渡是白子国故都,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市、区)之一,素以“花灯之乡”“文献名邦”“民歌之乡”著称。明、清时期教育文化发达兴盛,清代出现了“五科七解亚”之盛况。

弥渡文化灿烂。弥渡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中国民间花灯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弥渡民歌、花灯戏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等曲目蜚声海内外。有“标绩全滇”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南诏铁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文盛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永增玉皇阁、白崖城遗址、金殿窝遗址等文物古迹,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山、省级旅游小镇密祉等景点景区。

弥渡资源丰富。境内有云南山茶、大树杜鹃、云南梧桐等10余种珍稀植物,有天麻、牛黄、细辛等286种中药材,盛产芋头、香酥梨、南瓜等150多个果菜品种,以大蒜、马铃薯为主的无公害蔬菜远销海内外,以酸腌菜、弥渡卷蹄、风肝、黄粉皮、红粬米为主的农副土特产久负盛名,是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全国大宗蔬菜十六个重点区域县市之一、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云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商品蔬菜基地县、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县、省优质烟叶基地县、全省首批16个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县之一,被誉为“蔬菜王国”“滇西粮仓”。弥渡矿藏丰富,境内已探明铂、钯、石膏、铜、钼、金等10多个矿种,九顶山矿床探明铜金属量15万吨,钼金属量7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78%;金宝山矿床铂钯金属储量42.25吨、占全省储量的55%,是全国第二大铂钯矿床;石灰石、石膏储量分别达3亿吨、2亿吨。弥渡地热资源丰富,白总旗温泉、火龙庙温泉流量大、水温高,开发条件较好。

弥渡区位优越。弥渡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3℃,年均降雨量82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之美誉。弥渡古称“六诏咽喉”,县城距省会昆明285公里,距州府下关61公里,是通往滇西和东南亚的交通要道,国道320线和214线交汇境内,广大铁路、杭瑞高速、祥临公路、果河公路穿境而过,路网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弥渡县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新上了一批重大项目,打通了一批堵点卡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县就业稳、物价稳、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大局稳,重点领域发生一系列方向性趋势性积极变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32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7亿元、增长0.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82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完成5.44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9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15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2元、增长7%,各项存款余额107亿元、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81亿元、增长9.8%。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