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1883―1951),男,号小斋,字达三,弥渡县德苴乡多格者村人。历任弥城初高等/J、学、弥渡中学教师。清光绪九年(1883),小斋出生于土地贫瘠的山村,跟着父母在贫困中挣扎,年岁稍长,记忆尤强,经父母多方争取筹措,于农闲时送他到几里外的私塾老师处就学。小斋学习勤奋,数年苦读,成绩优异。在乡、州、府试中,均获第一,获“小试三元”之称。取得庠生资格。清光绪末年,“停科举以广学校",小斋投身师范,1909年,毕业于大理师范讲习所,开始了教学生涯。
小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主要教学国文,也曾兼教史地、音乐、外语等学科。教学认真负责,课堂上精心讲授,课后认真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优良,博得社会赞称。小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奋发向上,报效国家。他在《弥渡中学校歌》中写道:“一代英俊,桃李争春。……五育(德智体美群)并进,教养兼行”。在《勉学歌》中号召学生“愿大家起来,继前人芳躅,努力前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化运动中,
1951年夏,68岁的石泉老师不幸病逝,其学生和许多社会人士前来悼祭,送葬队伍长达两里之多。其中一挽联概括了石老师勤教好学,乐育群英的业绩和奉献。其联云:“师传正经,教人不倦,学风苦勤,三千弟子皆教化;道宗礼学,诲人不厌,士气宏发,十方生徒皆亭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