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天气预报:今夜明天雷阵雨,气温17~30℃,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低。(弥渡县气象台2025年7月9日16时发布) 2025-07-09 16:40:48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弥渡 / 旅游者 / 古今人物

石泉

发布时间:2025-04-16 00:00
来源:原创
【打印文本】
分享到:

石泉(18831951),男,号小斋,字达三,弥渡县德苴乡多格者村人。历任弥城初高等/J、学、弥渡中学教师。清光绪九年(1883),小斋出生于土地贫瘠的山村,跟着父母在贫困中挣扎,年岁稍长,记忆尤强,经父母多方争取筹措,于农闲时送他到几里外的私塾老师处就学。小斋学习勤奋,数年苦读,成绩优异。在乡、州、府试中,均获第一,获“小试三元”之称。取得庠生资格。清光绪末年,“停科举以广学校",小斋投身师范,1909年,毕业于大理师范讲习所,开始了教学生涯。

小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主要教学国文,也曾兼教史地、音乐、外语等学科。教学认真负责,课堂上精心讲授,课后认真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优良,博得社会赞称。小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奋发向上,报效国家。他在《弥渡中学校歌》中写道:“一代英俊,桃李争春。……五育(德智体美群)并进,教养兼行”。在《勉学歌》中号召学生“愿大家起来,继前人芳躅,努力前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化运动中,老师大胆改革国文教学,他对学生说:“古文要改革,白语要时兴”。并把新的报刊杂志选作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九一八”事变后,老师身居课堂,心忧国难,积极宣传日寇侵华罪行。1936年,小斋在为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弥渡县运动大会谱写的《运动大会歌》中,号召青年仿效英雄,学习先烈,救国强种,共赴国难。“七七事变"发生,弥渡县城召开万人抗战动员大会,老师谱词的《运动大会歌》成为动员大会主题歌,响彻弥渡县境,激励着广大青年参军抗日。之后,县长委石任第四区(今苴力区一带)区长,在地方豪强罗二(罗适义)等排挤下,老师愤然出走昆明,到昆华中学任教,因视力日渐减退,自玉溪(昆中疏散到玉溪)辞教回乡,在城南购置房屋中生活。1940年,57岁的石泉老师双目失明,但他为国育人的心光不灭,毅然在家开办小学补习班,晚上备课由孙子石尧念课文,次日给学生讲授。在带读课文中,老师竟连字、词、标点都读得非常正确,算术教学则由学生念题,老师分析讲解。在双目失明的石老师的启导教养下,补习班的学生竟大部分考入初中。1946年,县国民政府给老师“敬教乐育”一匾,彰其教绩。

1951年夏,68岁的石泉老师不幸病逝,其学生和许多社会人士前来悼祭,送葬队伍长达两里之多。其中一挽联概括了石老师勤教好学,乐育群英的业绩和奉献。其联云:“师传正经,教人不倦,学风苦勤,三千弟子皆教化;道宗礼学,诲人不厌,士气宏发,十方生徒皆亭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