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县晴,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3级。(2024年12月12日16时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2024-12-12 16:49:1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弥渡 / 旅游者 / 风土人情

牛街彝族打歌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3-11-03 11:08
来源:管理员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彝族打歌艺术历史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据牛街彝族民间传说,彝族打歌活动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的一次部落战争,是一种乐、歌、舞三者结合的彝族歌舞。当时的彝族打了败仗,被外族围困在一座山上,为了壮大声势和迷惑对方,头领就让彝族士兵在山顶烧起大火,列队围着火堆,随着有节奏的脚步声和拍打羊皮褂的声音转圈,使对方误认为彝族人马众多,早已严阵以待,因此不敢进攻,反而立即退兵,从而挽救了彝族的命运。从此,彝族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祖先的功绩。牛街彝族打歌有用三弦伴奏的音乐型和用手敲打羊皮褂伴奏的节奏型。男女舞蹈者手挽手或者手搭肩围成圆形,舞蹈的形式有“直歌”、“翻歌”、“三跺脚”、“四步歌”、“全翻”、“半翻”等。动作整齐有力,突出整体配合,使人感受到团结坚定,不屈不挠的民族气魄。

打歌时间:正月初一(天生营营盘山),正月十五、十六(牛街下村),二月八(各村各寨),二月十四(阿尼山歌会),三月二十四(灵宝山歌会),五月初五(保邑三岔河和天生营),六月十四(各村各寨),另外,每逢婚假、丧事、竖柱等活动也要进行打活动。

牛街彝族男女老少都喜欢打歌。打歌前,先在舞场中心烧一堆火,然后以火为圆心,根据人数的多少和场地的大小,自然地围成一圈,圈内有一人吹芦笙,称为歌头,有数人吹笛子、长号,一人弹三弦。舞蹈开始时,先由歌头吹响芦笙,向打歌的人发出召唤,笛子、三弦也跟着芦笙吹响,人们在芦笙节拍的指挥下,以火为中心,边唱边跳,逐渐形成圆圈。

牛街彝族打歌时男女对唱的彝语打歌调都是即兴创作的,歌词内容丰富,有唱风土人情的,有祈求或盼望庄稼丰收、六畜兴旺的,有唱山川景色和花鸟雪月及自然景观的,有唱生活苦乐,有表达爱情婚姻的,唱词有四句、六句、八句不等。

在歌会上,父子、兄妹、母子不能同场打歌;办丧事时只有死者的年龄超过六十岁,方能进行打歌活动。丧事打歌时,要称赞死者的功劳。

婚嫁打歌,新娘迎进门,在院子里摆张八仙桌,桌上放升斗、香案,由一人弹三弦,有两个善于唱调的领唱吉利(女性不参加),从五谷、人生、子女唱起,一步一调,共十调,唱到门前,这时门是关着的,接着再唱“左手开门金鸡叫,右手开门凤凰鸣”。将门打开,在屋里转三转,最后以“福寿康宁千千岁,荣华富贵万万年”作结语,结束后到院子里唱《翻歌》,男女才自由合唱。

哀牢神韵,彝族打歌,善良热情的彝族人们,用他们独特的“舞蹈”,让这种古老的彝族文化世代相传,永不流逝!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