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县多云,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3℃,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2~3级。(2024年5月4日16时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2024-05-04 16:28:21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弥渡 / 旅游者 / 风土人情

生态文明的家园

发布时间:2023-11-03 11:07
来源:管理员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宣传不断加强,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对多祜的传统文化给予关注并制作成节目进行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日报》等众多报刊也对多祜的传统文化、传承人等进行宣传报道。2005年,多祜被命名为大理州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多祜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位于弥渡县寅街镇西北部,距县城30余公里,辖4个自然村,共有农户614户,人口2078人,多祜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植物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祜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并发扬光大,一大批文化传承人尚健在并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多祜村历史悠久。多祜村的毕摩(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口头传诵的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许多传说故事表明,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罗曾在多祜游牧,多祜彝族是南诏王室的后裔。从发掘的火葬墓群看出,早在一千多年前,多祜的农耕生产已达到相当的发达程度。明代朝廷曾在多祜开办过银厂,至今还存有遗址。据村里老人讲,多祜的村子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

多祜村的公共建筑及风景名胜有:火葬墓群、清代砖瓦窑遗址、土祖庙、云山公园、睡美人山。多祜服饰和刺绣别具一格。多祜彝族未婚女子头戴鱼尾帽,帽尾系珠串,已婚妇女头戴黑布包头,戴银首饰;衣裤选用绿色布料,袖口镶宽花边,衣罩图案花边领褂;身背圆毡裹背,裹背正中绣黑蜘蛛一对;穿绣花鞋。九十年代初,多祜彝族服饰曾送北京、昆明展览,并载入《中国彝族服饰》。

多祜传统彝族服饰

多祜彝族图腾崇拜主要有: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多祜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上百种珍稀药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当地群众整理和总结出一套民间丰富的医药知识及治疗经验,特别是以接骨神医”——李桐为代表的骨科更是出类拔萃。

多祜的民族民间文化非常丰富。已收集整理发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彝族英雄诗史《黑七腊白》,民间传说故事《黑七腊白赶山》、《多祜小黑龙的传说》、《多祜的由来》、《芦笙的来历》、《瘸腿的白象》、《神主篮及其由来》,《奇人老六》等。

多祜彝族丰收之年舞大龙

多祜的传统节日有:农历正月十五打歌会、二月八打歌会、农历二月十九牡丹会,农历四月初八迷士节,火把节等。

多祜彝族音乐较为丰富。多祜民歌大体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儿歌、风俗歌,流传的歌谣主要有《黑七腊白》、《牛歌》、《系颇歌》(汉调)、《阿系歌》(青棚调)、《打歌调》、《放羊调》等,婚丧娶中保存着《指路经》、《哭嫁歌》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