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县晴间多云,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3℃,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2~3级。(2024年5月3日16时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2024-05-03 16:35:17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弥渡 / 旅游者 / 古今人物

周秀岐

发布时间:2024-04-07 16:18
来源:原创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周秀岐(19141988),男,弥渡县弥城镇南屏街人。西南国立艺专毕业。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秀岐性格内向,文静。自幼喜爱图画,街天常去看民间艺人描花刺绣,也学会自描自绣。考入大理国立中学后,倾心跟李幼禹老师习画。1939年考入国立艺专,1940年随校迁重庆就学,在潘天寿、吕凤子、吴弗之等绘画大师指教下,刻苦钻研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毕业后到成都师范任教。

秀岐善于学习和借鉴前辈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祖国绘画艺术传统。潘天寿的“强其骨”对秀岐影响很大。因此,他的画以笔力和气势见长。运用“井”字形线条和“女”字线条交叉构图中,主与次、疏与密、虚与实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在线墨上不拘成法,重彩推叠,色墨相波,交相衬映,用笔准确活泼,造成蓬勃生动的形象。成就卓著,1947年,先后在昆明、重庆举办过“个人画展”,被画界同仁誉为青年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回昆,在昆教授美术,1954年调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工作。工作安排欠妥,他不安于在几千倍的显微镜下画植物脉络,心情很不愉快,想找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遂于1959年退职回弥,继而上鸡足山住下来养病作画。他在鸡足山上种山地,栽蔬菜,养鸡猪,以画来表现大自然的壮丽美妙,创作了《爆放山茶》、《远眺金项》、《银色飞瀑》、《鸡足山全景》等画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的《八哥》、《白孔雀》、《海棠小鸡》等作品,1960年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首批会员。1962年,当地组织通知他离开鸡足山,秀岐寄住沙址街,负债累累。幸得外甥鞠济兄妹替其还了钱粮,并将他接回弥渡。饱尝了鸡足山艰苦的秀岐,倍感人间温暖,奋力作画。有时仅一天作画10多幅。他画的双龙桥,沸腾的水库工地,金色的打场,清晨的菜市、春天的天生桥、热闹的猪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1963年他突然烧了画笔画纸,不再作画,生活潦倒。1975年,县文化馆的同志拜访了这位知名画家,经向上级反映,政府和民政部门将他的补助费由每月5元增加到11元,补助他70元医疗费,但他不写领条,文化馆同志只好代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落实党的政策中,云南省植物研究所每月补助他生活费35元,生活相对稳定。1988年当知道要为他组织举办画展时,他非常高兴,并说:“现实主义的画多看看,写实的东西多学学,半懂不懂的不好。画图画要讲透视,讲色彩;学素描,学笔法,光会翻画谱,抄别人的没出息”。“画了画就要给人看,一个人说好不算好,要大家说好才算好”。198810月国庆节期间,大理州政府、州政协、州文化局、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大理分校、弥渡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在大理州博物馆举办了《周秀岐先生画展》,并召开了全州各界人士和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与会人士对秀岐的艺术成就和探索精神给予高度赞扬,感谢和表扬奖励了照顾周秀岐生活和珍藏了画作的家属及亲朋。大理州群众文艺丛刊《点茶山》第2(14)在封面和封底发表了秀岐《海棠小鸡》和《双鹅》画作,发表了弥渡县人民政府县长段增庆为画展的题词手迹:浩气腾云志,热血献艺海。

正当秀岐心潮澎湃,要重挥画笔的时候,19881113日,不幸在西门外西瓜井洗冷水澡时气绝身亡,政协弥渡县委员会在秀岐家举行了追悼会。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