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弥渡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县小雨,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7℃,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低。(2024年9月16日16时弥渡县气象台发布) 2024-09-16 16:34:00
  • 索引号: 015244200/2023-00235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发文字号: 〔 〕
  • 主题词:
  • 体裁: 通知

弥渡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弥渡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28 08:57
来源:弥渡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

为引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云农科〔20231号)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县农业农村局在广泛征集全县主推技术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了6个主导品种和3项主推技术(详见附件),现予发布。

请各乡镇结合实际,选择适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为全力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促进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1.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2.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3.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2023425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8

一、水稻

    楚粳40楚粳49凤稻30                                                   

二、玉米

康玉520罗单297、大玉糯4

三、蚕豆

凤豆十八凤豆19


附件2

    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1.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关键技术


附件3

弥渡县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简介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针对水稻生产中秧苗素质参差不齐、移栽基本苗过多、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水稻高峰苗过多、群体质量不高,技术提质增效不明显等问题,研究集成了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该技术是集品种选择、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前控后促施肥、定量灌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技术模式,不仅节省种子,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减少稻农田间劳作次数,节省劳动力,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该技术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前作冗余在土壤的基础肥力满足有效分生长,前期不施基肥和分肥,无效分期叶色落黄(控),幼穗分化期施用农户施肥量的50—60%作穗肥,促进大穗形成,实现高产、稳产(促),实现稻田化肥减量,水稻增产和稻农增收。该技术把较少的肥料施在水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可以实现化肥减量40%到50%,稻谷增产20%左右,肥料利用效率超过55%,既实现了减药减肥增产的目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自2018年以来单独作为核心内容,已经在云南稻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促进了云南不同稻作区水稻生产的发展,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绿色生产成效显著。

(三)提质增效情况。与常规技术相比,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亩节省水稻种子0.5千克以上,化肥减量40%以上,化学农药减量40%以上,水稻增产20%以上,亩增收节支300元以上。

2018年、2019年、2020年,在曲靖市麒麟区,稻田前作为蔬菜(大蒜、菜心等),该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分别为849.90于克、829.50千克、719.1于克,分别比对照增产29.2%19.2%15.31%,平均减少肥料用量50%,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

2020年、2021年在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田前作为蚕豆,该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2020年平均亩产914.1千克,比常规栽培的田块亩增产194.9千克,增27.1%,比对照减少化肥用量42.9%,减少农药用量50%2021年平均亩产881.82千克,比对照减少肥料用量23.1%,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亩增产154.97千克,增产21.3%

2021年,在永胜县顺州镇,稻田为冬闲田块,该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分别为737.41千克,比对照增产130.62千克,增产21.53%,节省肥料20%,减少农药30%

(四)技术获奖情况。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我国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该技术参与的科技成果(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选用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肥料高效利用,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丰产性好,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如在红岩、新街、弥城、寅街、苴力中海拔粳稻区重点推广楚粳40、云粳29号,搭配种植楚粳28号、楚粳49号,扩大楚粳40号、楚粳49号等新品种示范;牛街、德苴低热河谷稻作区重点推广楚粳40,搭配种植宜香725、宜香299;密祉高海拔冷凉粳稻区重点推广凤稻30号。

(二)培育壮秧。培肥苗床,达到壮秧的要求。扣种稀播。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3540克,杂交稻2530克。均匀播种。播种时,称种到墒,分23次播完,力求均匀。适龄早栽。秧龄5055天。

(三)合理移栽。秧苗带肥带药移栽。移栽前35天,亩施810千克尿素作送嫁肥,喷一次吡虫琳类、春雷霉素、碧护等作“送嫁药”,带肥药移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促进返青成活。粳稻的基本苗在5.05.6万苗,移栽密度2.02.4万穴,每穴23苗,推荐株行距4×8寸;籼稻的基本苗1.62.0万苗,移栽密度1.61.8万穴,每穴12苗,推荐株行距4×9寸。清水薄水栽插,大田整好墩l夜以上再移栽,移栽时水层保持2-3厘米,秧苗栽插入土不超过2厘米。

(四)前控后促施肥。通常情况下,籼稻区纯氮用量68千克/亩,粳稻区纯氮用量810千克/亩,不施底肥和分蘖肥,全部作为穗肥施用,肥料可选用尿素或控释肥施用,只需要选用其中一种肥料施用即可。如果选用尿素,籼稻区尿素用量1317千克/亩,粳稻区尿素用量1722千克/亩,肥料两次施用,其中促花肥60%、保花肥40%。如果选用控释肥,根据纯氮用量折算成相应的控释肥用量,作为促花肥一次施用。

巧施穗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拔节期叶色正常落黄,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的田块,按照设计穗肥的用量和比例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过多、高峰苗较多、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浓于顶3叶的田块,降低穗肥的用量,并降低促花肥的施用比例;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较少、高峰苗不足的田块,适当增施穗肥用量,并提高促花肥施用比例。

(五)定量灌溉。返青期保持2厘米到3厘米浅水层,分蘖期浅水湿润灌溉;当茎蘖数达预期有效穗数80%左右,开始撤水晒田,使群体高峰苗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左右;幼穗分化开始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至完全成熟。

(六)绿色防控。在田埂插草耙、种植蜜源植物,田边种植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如蜘蛛、寄生蜂、扑食性昆虫等天敌。应用杀虫灯、食诱剂、害虫天敌、生物制剂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控制害虫;使用枯草芽袍杆菌、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

三、适宜区域。适宜前作种植蔬菜(辣椒、大蒜、冬马铃薯等)、鲜食玉米、油菜、蚕豆等农作物的稻田。

四、注意事项。了解本地稻区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控,尤其是前作为蔬菜的田块,视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化肥农药使用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简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玉米带状间套作大豆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茬大豆的一项稳粮增收、提升地力的种植技术。技术模式采用“玉米大豆=2:22:4”(即2行玉米间24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一、品种选择

玉米选择适宜在示范推广区种植的植株高度中等、紧凑(或半紧凑型)耐密植抗倒伏、高产抗性好的品种,如康玉3号、罗单566、路单8号、罗单297、秋硕玉6号、川单99号、宣黄单4号、红单6号、云瑞62、云瑞668、西大211、益单77等品种。大豆品种选择高产、耐荫、抗倒伏春大豆品种,如:选用滇豆7号、滇豆10号、齐黄34、云黄12号、云黄13号、云黄20号等品种。
    二、田间种植配置与合理密度

田间种植配置与合理密度。田间配置模式采取玉米:大豆=2:22:42行玉米间24行大豆)的宽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即:以2行玉米间作24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行玉米,宽行内间种24行大豆。1个完整带宽1.752.8米,田间行距:玉米与大豆的行距5060厘米,玉米行距40 厘米,大豆行距3540厘米;田间株距:玉米株距1225厘米,大豆株距8厘米,折合密度:玉米30004000/亩,大豆950011900/亩。
   三、播种方法

播种时期:与当地玉米、大豆种植播种时期相一致,在3月下旬至4月份期间播种。播种方式:有条件的,推荐使用机械播种,例如:玉米‖大豆间作播种~施肥一体机,播种时对播种机械按“玉米‖大豆=2:3带状间作技术”参数(玉米与大豆行距45厘米,大豆带行距3540厘米,大豆株距8厘米、玉米株距1820厘米)设置后进行播种, 玉米与玉米行距40厘米,玉米与玉米行距要有农机手在播种过程中严格调控。
   四、施肥

按净作玉米施肥量施肥,总施肥量按施纯氮15公斤/亩,按照N:P2O5:K2O=3:1:2计算,基肥:亩施10001500公斤农家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20%30%,磷钾肥一次性施入。追肥在玉米株间:拔节期占总施氮量的20%30%,结合第一次中耕完成,抽雄吐丝期占总施氮量的40%60%。中上等肥力地只对玉米进行施肥,大豆不施肥,避免徒长导致倒伏或花而不荚;下等肥力地,大豆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1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施用。
   五、田间管理

及时匀苗:出苗后及时按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要求进行补种或者匀苗(玉米可采取移栽,将过密的苗移栽至苗不足处)。及时中耕:出苗后2540天,2540天,人工中耕1次,结合对玉米施追肥(尿素1015公斤/亩),并铲拔除杂草。再隔2540天内,对玉米进行第二次施追肥(尿素1520公斤/亩),并铲拔除杂草。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和豆荚螟、大豆蚜虫,大豆霜霉病等为防治重点,采用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结合农药增效助剂,进行统防统治。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简介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种植业与养殖业绿色健康协调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面临保供增效任务重、种养循环不畅、生态环保压力大等问题。从2021年起,国家层面大力扶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弥渡县纳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范围。本技术针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在国内都属于起步阶段,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技术体系,给工作推进带来诸多困难的买际,坚持生产与生态兼顾、减量与增效协同、安全与有效并重原则,以推进规模化养殖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通过对畜禽粪便收集、发酵腐熟加工、粪肥科学还田、监测评价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形成一套符合生产实际、程序规范完备、操作实用性强、便于推广运用,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技术体系,推动“粪污”变“粪肥”。本技术对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本技术2021年在全省28个县(市、区)进行示范推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每个项目县每年1000万元。形成液体粪肥/沼液+水肥一体化、液体粪肥/沼液+配方肥、固体粪肥+配方肥等还田技术模式。

(三)提质增效情况。本技术已在全县完成示范推广10万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畜禽“粪污”变“粪肥”。二是实现了种养业绿色健康协调发展。三是改善了环境。粪污的收集消纳,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幸福感。粪肥的大量施用,替代了部分化肥,实现了化肥减量3%以上的目标,同时改善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技术示范区群众满意度达90%。四是积累了技术推广经验。通过构建本技术体系,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提供了试点经验。

二、技术要点

(一)粪肥收集加工。根据区域内养殖粪污、耕地面积、种植业情况、农户施肥等资源情况,科学确定粪肥收集加工技术路径。有满足粪肥生产的场地、专业设施、生产设备和操作规程、粪污处置方法、技术措施等。在粪肥加工生产过程中,所添加的辅助原料,必须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21)“附录A有机肥生产原料适用类目录”里规定的原料种类。使用《有机肥料》(NY525-2021)“附录B评估类原料安全性评价要求”里出现的原料,必须有由相关资质部门出具的原料安全性评估报告方可使用,并附原料来源相关资料。严禁使用《有机肥料》(NY525-2021)未标明的其它原料,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原料。严格按照《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2018)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堆妪。堆肥按照《禽畜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442-2019)要求原料堆腐,实现充分腐熟。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条垛式不少于15天,槽式不少于7天。严禁出现粪污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现象。

(二)粪肥质量控制。在固体粪肥生产加工过程中,堆肥应进行不少于1次抽查,抽查堆肥腐熟度。粪肥生产结束后,应再进行1次抽查,检测堆肥应完全腐熟。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数量抽检粪肥质量。其中粪肥中砷、汞、铅、镉、铬、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粪肥质量抽检要求有资质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对抽检不合格产品要严格管控,进行返工处置,处置后再次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利用,防止不合格产品还田入地。在粪肥生产加工过程中,详细记载粪污资源来源、种类和数量、添加其它原料的种类 数量、粪肥加工开始生产时间、生产结束时间、生产粪肥数量等内容。

(三)开展粪肥还田。还田主体应具有粪肥还田所要求的设施设备,保证不同种类粪肥按质按量顺利还田。制定不同粪肥品种还田利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还田面积、还田方式、还田数量等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试验成果,科学确定不同作物有机肥使用量、时间和方法。一般堆肥亩施用量1000-2000公斤、液体粪肥2000-3000公斤。要严格以《禽畜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1868-2021)为指引,确保粪肥施用的安全合理性,其卫生学指标、重金属含量、施肥用量等达到上述标准要求。堆肥宜在秋季或播种(移栽)前作基肥施用,采用穴施、沟施、环状施肥等方式集中施用,避开雨季,注意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时与植株根系保持一定距离,可与化肥混合。液体粪肥一般作追肥,根据养分含量和作物特点适当稀释,采用条施、穴施、环状施肥和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方式,及时覆土。微灌施用时注意过滤,避免堵塞管道和滴头。

(四)还田效果监测。科学编制监测点实施方案,保证监测顺利买施,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为指导粪肥科学还田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粪肥还田效果监测要按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程及肥效评价指南》(NY/Tl536-2007)、《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通用要求》(NY/T2544-2014)、《肥料登记田间试验通则》(NY/T3241-2018)等执行。每种作物、每种技术模式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至少设常规施肥与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2个处理,各处理除施肥外其它农事操作应相同。大田作物监测周期为整个生育期,果树监测周期为当年收获后到第二年收获,蔬菜监测周期为蔬菜整个生育期。当年监测试验结束后要对监测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完整的监测试验报告。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在弥渡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与项目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地情、苗情、墒情等实际相结合。严禁出现粪污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